放电加工机与线切割发展史
放电加工机与线切割发展史 放电加工是非传统加工的一种,而线切割又是放电加工的其中一种。放电加工的发展史?或是线切割的发展史? 放电加工法(ElectricalDischargeMachining;简称EDM),是目前工业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传统加工方法。放电加工最早的研究是由美、苏两国开始,进而推展至世界各国。 美国方面,早在公元1768年美J.Priestiy氏观察放电之熔蚀现象,并加以研究。1878年出现利用放电写字的电钢笔,1943年实用之放电加工机在美上市,最出是用交流电源,之后Mckenzic发现使用直流电源能提高加工速度,同期伺服机构的放电加工机也被 开发出来。1950年发展出振动式电弧放电加工机,即为现今放电加工机的前身。 苏联方面,苏联科学家B.R.及N.I.Lazarenko夫妇于1941年研究加工液中放电的性质,并在1943年发表了火花蚀刻的加工方法,利用电容及电阻组成原型放电加工机,该项电气回路称作LazarenkoRC回路。 欧洲方面,欧洲对放电加工的研究较晚,直到1947年才开始有放电加工的研究。1953年推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加工机;1954年瑞士的Agie公司推出首部高精度的放电加工机。 日本方面,日本最早的放电加工由东京大学的凤诚三郎博士于1948年研究成功,并将此种加工方法正式命名为放电加工法。在此之后,日本则积极投入放电加工技术的研究。 初期的放电加工机有加工速度慢、电极消耗大等缺点,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电源到放电间隙间的线路没有控制开关的关系,因此运用范围相当有限,于是在放电回路中加入晶体管元件,控制放电的电压及电流,如此不但提高加工速度也降低电极的消耗率。由于科技的进步、经验的累积,使得伺服控制系统逐渐的被开发出来,并应用于放电加工机上,放电加工机之功能更具完备,精度更准确,因而使得放电加工法成为工业界不可或缺的加工方法。
上一篇: 线切割慢走丝机的过滤器
下一篇: 铣床介绍及基本操作方法